All substances come out of emptiness.
有无相生。所有的一切,来源于“参照”和”比对”。
物质的不一定是真实的,这是20世纪以后,人们才开始逐渐意识到的。相对论提到的所谓“时间的拉伸”(dilation of time) 和“空间的压缩” (contraction of distance),就是在告诉人们,宏观世界能观察到的物质,其存在和其所在,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被很准确地定义的。换句话说,我们能观察到的所有被认为是真实的,都包含着虚拟的成份。
按照道德经中,“有无相生”的说法,正所谓“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宏观世界中的所有物体,在实验室中的观察现象,都应该是符合测不准原理的。
当然,如果你要告诉今天绝大多数搞科研的科学工作者们他们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测不准的,他们会跟你急。尤其是不研究量子科学的人们,更不相信测不准原理。
可是正像“地心说”变成“日心说”那样的历史进程一样,一个更接近真相的理论,在提出来以后,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人类社会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许多理论需要的只是一个提醒。之后,大家会感觉到日常生活中被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之越来越符合。
关于宏观现象中的所有物质的测不准原理,其实在人类历史中一直有人不断地在提出、讨论和证实,然后接受。
“飞箭不动”的佯谬的提出,证明欧洲人很早就观察到了一个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同时测量到100%地准确的。后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所观察到的和讨论过的在一艘艘航行的交通工具中,运动的物体上抛、下落、静止、位移的轨迹,都变相地阐述了测不准原理。
内部孤立地看:真实的、静止的
外部全面地看: 虚空的、变化的
用爱因斯坦的话说:It’s all relative. The results of measurements are dependent upon the reference frame sets of the individual observers.
用中文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许多人认为“阴阳”、太阳和月亮应该是宏观现象。可是相对地来说换一个坐标系,在银河系以致广阔的宇宙范围来看的话,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一切都是在一个相对的微观世界中 – 苦海无边,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一个小小的“一乘”交通工具之中。
几千年来我们对身边的物质的测不准原理一直怀着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阴阳不测之谓神”的态度。